今天天气: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黔南建设 » 深化医疗改革

龙里:数字化分级诊疗破局基层群众“看病难”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龙里县通过打通医疗数据壁垒和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了覆盖省、州、县、乡、村的数字化分级诊疗体系,以“上下联动”为主线,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国家分级诊疗方针直接落地为远程门诊,远程查房,远程手术示教,远程病案讨论、远程患者教育、转诊绿色通道等数字化医疗服务流程,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相信”的医疗资源下沉,推动 “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康复回乡镇”的医改目标实现。

2016年以来,龙里县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及设备投入,共改扩建7个卫生院,41个标准卫生室,增加了县级三家公立医院业务用房增加了3万多平方米,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基建、项目及设备投资累计达39724.8万元。为全县利用数字化分级诊疗破局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远程医疗一键直连  让专家直接赋能基层

龙里县将远程医疗协同体系横向延伸至县级三家公立医院的临床科室,纵向延伸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乡镇、村的全科医生可以一键拨通县级医院对口专科,让县级专科专家直接为“基层首诊”信任背书,打消了乡镇、村的全科医生不敢看病的顾虑。同时,县财政每年给出专项补助200万元构建长续支持机制,从而实现县级医疗资源针对全县范围的有效分配,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平均发起频率约为每月120次;每个村卫生室平均发起频率约为每月30次,县内就诊率达96.48%,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急诊占比达54.82%。

引入领先数字企业  破解医疗数据互联互通难题

龙里县以2015年贵州首届数博会为契机,县委、县政府积极搭台,在全县范围内为数字医疗新技术提供试验场和孵化器,陆续成为腾讯、平安、先健、中迈等公司的数字医疗项目的全国首个实施落地县;7年来,这些企业在龙里医疗协作专项上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3000万元,并最终通过专有硬件+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医疗数据的可信可控的互联互通问题,打通了医疗数据壁垒,将发起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的准备时间,从原来1小时以上压缩到30秒以内,将双向转诊的业务完成时间从2小时以上压缩到1分钟以内。

创新机制调动积极性  上下联动实现双向转诊

龙里县以现有政策为基础,协同贵州省人民医院等上级医疗结构共同回答“为什么干?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等分级诊疗的难题。目前,县人民医院各科室获得省医的高质量远程医疗支持,全方位医教研合作让双向转诊成为双方临床医师自愿主动参与的选择。在县域范围内,2021年,由县人民医院作为牵头执行总院,构建以县级3家医院为龙头先锋,2个区域医疗次中心为服务枢纽,13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节点,79个行政村卫生室为村级网底的“3+2+13+79”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工作体系,实行“行政、人员、财务、服务、药械、信息、绩效考核分配”七统一管理模式,让医共体内双向转诊成为县级医院的业务抓手和长期随访跟踪工具。

科学优化体系流程  实现急病优先就诊慢病下沉管理

实现急病优先就诊。龙里县建立全覆盖的县、乡、村三级急诊转诊绿色通道,基层医生在县医院远程指导下,对于急症患者进行预处理后直接转到对应临床科室的,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病情的耽误。同时,省医专家通过远程协同直接帮助县级医院临床科室提升临床急诊能力,目前,胸痛中心已于2021年5月通过国家级验收,获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卒中中心于2021年6月通过省级验收;房颤中心于2021年11月通过中国房颤中心认证。

二是实现慢病下沉管理。龙里县以医共体为核心完善县、乡、村三级慢性病防治网络,县级医院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其复诊检查、复诊开药等问题可在乡镇卫生院或村所就地解决,每次可为患者节约路费、餐费等自付费用100元以上,同时,医共体总院每周通过远程协作系统开展对乡镇卫生院、村所医护人员的技术指导与培训任务,并通过远程协作系统进行目标人群的患者教育指导。目前,乡镇卫生院或村所实行一人一年一次一般体格检查,四次随访,并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和血糖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并实现与县医院专家联动的规范管理,全县共筛查出高血压16219人(纳入管理15849人,规范管理率为86.61%)、糖尿病3115人(纳入管理3018人,规范管理率为79.89%)。

医改“三明模式”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贵”的难题。龙里县通过探索,初步破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基层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